Students

XuanTang PhD Graduates

Lin I-shao (Taiwan) – PhD 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 Study of “cishi” in the Period of Ming-Qing Transition and “new cishi” Topics

合作注釋並出版《崇一堂日記隨筆》、《天主聖教聖人行實》,收入李奭學、林熙強主編:《晚明天主教翻譯文學箋注》第一卷、第二卷,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14年。
2015年6月4日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研討會發表論文,題為〈明清之際詞的傳記性質〉。
2016年6月14日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韓國延世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研討會發表論文,題為〈從戴望舒譯詩《淚珠飄落縈心曲》看詞體之形式意味〉。
2015年6月26日於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主辦「轉變、接受與認同——清代文化轉型與士人定位」青年學者國際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題為〈清初詞序轉向「言樂」之過程與詮釋策略〉。
發表〈清初「歌詠太平」詞論之發展過程與論述策略〉,《清華中文學報》 第16期(2016年12月),頁 169-205。
發表〈女性、「八卦」、文本史:中古文學的新興領域——專訪美國漢學家艾朗諾教授〉,《國學新視野》2016年冬季號,頁23-30。

Martin Ng (Hong Kong) - PhD 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 A study of ritual use of wine and its related etiquette sort of inscriptions on bronze wares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y

“The Perspective of Lu Zhi’s Memorials and Edicts on Dan Zhu’s Notion of Self Constraint”, Journal of the Confucius and Mencius Socie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vol. 91 (September 2013), 133–164.
“A Study of the Detailed Observations in Banquet Poems”, Kong-Meng Monthly, vol. 619 (April 2014), 20–25.
"The Similarities of Dan Zhu School and Neo-Confucian'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Studies Towards Hu An-Guo," Tamkang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vol.33(2015),193–226.
"The Reveal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Explanations on 'Jinhou Summon the Emperor' Between 'Gong Yang Zhuan' and HeXiu’s Note," Bibliography Quarterly, vol.49(2015),11–19.
“The Meaning of ‘Shao’ 卲” paper presented at Yonsei University-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Students Seminar. Seoul: Yonsei University, June 14, 2016.
“Reinterpret Of The Meaning of Suppress and Reconcile” Bibliography Quarterly, vol.51(2018), p.23-32.

Huang Jiaofeng (Mainland China) - PhD 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 Faith Or Not Faith: On The Religiosity of The Mohist School

“Mohism—Christian Dialogue: The Case of Wu Leichuan”, Journal of East Asian Humanities, vol.1 (December 2014), 149–178.
“Jianai: The New Golden Rule of Global Ethi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Early Chinese Thinkers and Warfare Ethics held b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December 12–13, 2014.
“Rethink the history of mohism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Rethinking Universal Values. Hong Kong: Jao Tsung-I Academy of Sinolog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Nov.23, 2015.
Fei Ru. Sydney: International Chinese Press, 2016.

Cai Jiayin (Mainland China) - PhD 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 Wu Rulun (1840–1903), Wu Kaisheng (1878–1949), and the Transition in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in Late Qing China

〈追索明清中西文化,如何呈現得立體而鮮活?〉,《文匯報》,2016年9月5日。
〈《格致書院課藝》與晚清重商思想〉,第四屆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中國研究課程、當代中國研究所、創意研究院等主辦,香港:香港浸會大學,2016年12月19日。
〈 吳汝綸與晚清文教轉型〉,「二十一世紀的明清研究:新視角、新發現、新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辦,香港:香港大學,2017年10月20日。
〈近代國家觀念的輸入與養成〉,研究生學術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主辦,海德堡:海德堡大學,2018年5月23日。
魏寧(Nicholas M. Williams)撰,蔡佳茵譯:〈評李惠儀《明清文學中的女性與國族創傷》〉(Women and National Trauma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 By Li Wai-yee),《漢學英華》,香港:中華書局,2018年9月,頁315–323。
〈談情說幻、論文衡史——專訪哈佛大學李惠儀教授〉,收入陳致編:《容兼閣問學集——海內外文史暨漢學名家訪談錄》,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頁180-193。

Duan Tao (Mainland China) - PhD 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 Aristocratic Lineages and Political Structure in Western Zhou: A Study Based on Jing, Guo, Jin, and Zeng

Pang Kun (Mainland China) - PhD 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nonical Literature (Jing 經) in Early China

〈兩周四曾考〉(與段陶合撰),「曾國考古發現與研究暨紀念蘇家壟出土曾國青銅器五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考古學會兩周考古專業委員會等主辦,湖北京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6年12月17日。
〈西周金文中的「師」與軍事〉,「文學藝術與社會」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主辦,2017年6月28日。
〈《攝命》與《冏命》之關係獻疑——兼論篇末冊命文的性質〉,2019「臺港青年學者學術交流論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辦,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師範大學,2019年6月4日至5日。
〈選擇學術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專訪陳劍教授〉,收入陳致編:《容兼閣問學集——海內外文史暨漢學名家訪談錄》,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頁194-207。
〈入乎老莊,出乎百家——專訪劉笑敢教授〉,收入陳致編:《容兼閣問學集》,同上,頁130-147。
〈「出入王命」解——兼論《攝命》篇伯攝之身份〉,「中國語言、文學與文化」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與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學術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華南師範大學主辦。線上,2021年6月19日至20日。


Wang Xueting (Mainland China) - PhD 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Space and its Reception in the Emperor Suzong and Da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肅代時期長安文學空間及其承載〉,「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第六屆全國碩博論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主辦。成都: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2023年7月10至13日。
〈唐詩審美風格的開拓探微——以寺院風物為例〉,臺港三校中文系研究生論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2023年5月27日。
〈河南洛陽區域文化對中唐文士的影響〉,「隋唐五代的中原與四方」學術研討會。中國唐史學會、河南大學主辦。鄭州:河南大學,2023年4月8日至9日。
"A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les and literati society in Tang Dynas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23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Studies (HICCS). January 4-6, 2023.
許思萊(Axel Schuessler)撰、王雪婷譯:〈「白—沙」的上古漢語語音構擬若干問題〉(Questions about Baxter & Sagart's Old Chinese)。收入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編:《漢學英華.第二輯》。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22年。
鄭子寧(Zheng Zining)撰、王雪婷譯:〈評内藤丘《藏語、緬甸語和漢語的歷史音韻學》〉(Review of The Historical Phonology of Tibetan, Burmese and Chinese. By Nathan W. Hill)。收入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編:《漢學英華.第二輯》。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22年。
〈寺院對盛中唐詩人的創作考論〉,香港浸會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研究生聯合學術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2022年5月30日–31日。
(譯文)莊錦章:《分析的中國哲學——概念與論證》。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22年。
〈唐詩意趣的禪化〉,「中國語言、文學與文化」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與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學術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華南師範大學主辦。線上,2021年6月19日至20日。
“The Formation of the Four Sentence Patterns in Wuyan (Pentasyllabic) Poetry with Flat Thym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21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East Asia Section). Organized by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Online, March 12–18, 202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volving Chrysanthemu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21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Literature and Arts (ICLLA 2021). Orga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Online from Nishinipp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akyushu, Japan, January 29–31, 2021.
“The Chan Transformation of Images in Tang Poetry, and Beyon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20 Annual Meeting of the Western Branch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Organized b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Online, November 6–8, 2020.
“Discourse Analysis of Chinese Buddhism: New Dimensions and Direc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3rd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EACS). Organized by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Online from Leipzig, Germany, August 24–27, 2021.

Awards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2020/21 Semester 2, Faculty of Art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2023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第六屆全國碩博論壇」優秀論文獎


Guo Qianmeng (Mainland China) - PhD 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 Adoption, Transformation and Alteration: Research on Royal Poetry in the Reigns of Shunzhi and Kangxi

Chen, Zhi and Guo, Qianmeng.“The Classic of Poetry.” In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Edited by Victor H. Mair and Zhenjun Zhang, 7–21. Manhattan: Bloomsbury Academic, 2025.
〈清世宗御製詩二首創作時間攷及情感闡幽〉,臺港三校中文系研究生論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2023年5月27日。
〈清世宗《雍邸集》詩歌創作時間攷〉,傳統與創新:第一屆元明清宮廷史學術研討會。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研究院主辦。北京,2022年11月7–8日。
〈《聖祖御製崇福寺碑》立碑始末概述——兼論聖祖親征噶爾丹〉。收入《蒙古史研究》第十四輯,頁88-9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3月。
方破(Paul Fischer)撰、郭倩夢譯:〈評來國龍《幽冥之旅——楚地宗教的考古學研究》〉(Review of Excavating the Afterlife: 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Chinese Religion. By Guolong Lai)。收入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編:《漢學英華.第二輯》。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22年。
費安德(Andrej Fech)撰、郭倩夢譯:〈論戰國晚期背景下北大竹書《周訓》與《呂氏春秋》之關係〉(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Zhou xun and Lüshi chunqiu in the Context of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收入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編:《漢學英華.第二輯》。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22年。
〈清世宗《寒夜有懷》《仲秋有懷》創作時間考及情感發微〉,「中國語言、文學與文化」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與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學術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華南師範大學主辦。線上,2021年6月19日至20日。
〈清世宗《雍邸集》創作情感發微——以康雍父子親情及世宗兄弟關係爲例〉。收入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主辦:《古典文獻研究》第二十三輯上卷,頁75–87。南京:鳳凰出版社,2020年12月。
〈《聖祖御製崇福寺碑》立碑始末概述——兼論聖祖親征噶爾丹〉。中國蒙古史學會2020年會員代表大會。中國蒙古史學會主辦。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20年10月31日。
〈從《全唐詩》錄陳元光詩三首看其修齊思想〉。第七屆海峽兩岸(廈門)陳元光文化論壇。廈門市陳元光學術研究會主辦。廈門,2020年9月18–20日。同題文章後收入《第七屆海峽兩岸(廈門)陳元光文化論壇論文集》,頁104–110。廈門:廈門市陳元光學術研究會,2020年12月。
(譯作)黃冠雲:〈正確的問題詩意的注釋——專訪王安國教授〉。陳致主編,收入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編:《容兼閣問學集——海內外文史暨漢學名家訪談錄》,頁14–49。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
〈從《圓明居士語錄》看清世宗性空思想〉。《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第六期,頁433–453。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9年。

Award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2020/21 Semester 1, Faculty of Art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