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堂」講座系列 (2018/11/9-10)

考古是從最基本的物質層面重構古人生活的方式,國學不僅是經籍之學,更重要的是保有對古人生活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因此,國學院自今年起推出「考古學堂」講座系列,計劃在此方面拓展學術興趣,從不同角度帶領大家接近三代考古、三星堆、秦漢簡、走馬樓吳簡、唐代金銀器等出土發現,讓普羅大眾加深對中國考古的認識。

11月9、10日,饒宗頤國學院的「考古學堂」系列講座邀請到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教授,以及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兼山東大學博物館館長方輝教授,與師生及市民大眾分享有關商周考古、四川地區考古及遺產保護的新進展。

高大倫教授介紹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的水下考古主要收穫(點擊此處可觀看講座錄影)。此發現使張獻忠江口沉銀從江湖傳說成為有實物證據甚至有現場復原的確鑿歷史事件。高教授亦漫談四川古代石刻文字搶救保護工程。

方輝教授則講解了周代青銅化妝器具這一類之前未被考古學家意識到其用途的器具,對性別考古、陪葬組合、墓主身份等議題具有特別的意義。方教授另一講座「動物犧牲與族屬認同:從一則甲骨刻辭談起」探討了從文化因素是否可以及如何追溯一個族群來源的經典考古學議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