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堂」講座系列:場景模型建構篇 (2019/2/18)

國學院很榮幸邀得本校歷史系助理教授李建深博士,為本年度「考古學堂」揭開序幕。2月18日,李博士與其研究助理張顥頤小姐以「場景模型建構篇」為題,深入講解最新的場景模型建構儀器如何運用在考古研究方面。

講者以一件其貌不揚的春秋時代青銅四足獸為楔子。據知至少三家海外博物館藏有同樣造形的青銅器,若要研究它們的話便須親身遠赴英美,逐一向館方求借,畢竟三器聚首一堂的機會比較渺茫。然而,研究者利用手持式三維掃描器,將器物掃描後轉化成三維模型,便大可作互相比對,比較各器的造形、紋飾和銅鏽,察看一般圖片沒能展示的器物底部,從不同角度放大縮小,甚至將三個模型合而為一,觀察各自的異同。簡言之,這種創新科技將為學者開啟無數法門。

李博士和團隊不單如此操作,而且走得更遠。他們將掃描青銅四足獸和其他古代器物所得的數據,製作成一系列三維模型,然後放到網上分享。你可以前往http://www.makifit.com/bmbw/,親身體驗一下。在可見的將來,網站將進一步優化,並包含更多數據,打造成一個大型的圖像數據庫,讓學者在論文中引用所需的模型,同時讓審稿人和讀者檢驗所引的資料來源。

不過正如講題所示,模型建構技術的應用絕不止於器物層面。在剛過去的學期休假其間,李博士率領團員前往湖北省京山縣,利用專業級雷射掃描儀,對當地的蘇家壟周代遺址作局部測繪。假如時間不是問題,任何研究團隊都可以對某一考古遺址進行全面掃描,或從裏裏外外對某一歷史建築作整體掃描,然後將數據生成三維模型,用來製作虛擬∕擴增實景,甚至作為三維電影的背景。對研究人員和學生來說,這種科技將帶來無比方便,日後到外地作實地察時,只需有充份時間掃描研究場地,回來後將可用模型作深入研究。

由此可見,能夠應用三維掃描的地方多不勝數,所以李建深博士邀請學界同仁和各界人士如有新奇有趣的點子,不妨找他們洽談合作的可能。臨完結時,講者提出不同方法,在大、中、小學程度將創新科技融入教學,尤其是歷史教學。說到底,教研應當雙長,並致力追求社會效益。

自去年起,國學院開始策劃「考古學堂」系列講座,讓資深考古學者、歷史學家和新晉學者分享親身考古經歷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今年稍後將推出更多同類講座,請大家密切期待!

(記錄:陳竹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