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國學與漢學名家論壇 - 邢義田教授 (2019/3/22,演講大要)

國學院很榮幸邀請到邢義田教授,3月22日蒞臨本院為「第三屆國學與漢學名家學術論壇」開講。其演講題目為「文字與圖像——從出土文獻和漢代畫像談秦始皇」,主要利用北大藏簡《趙正書》、湖南益陽兔子山出土秦二世詔書和漢代畫像石,討論《史記.秦始皇本紀》對秦二世繼位的記載,以及始皇撈鼎故事在漢世的轉換與再創造。

邢義田教授為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台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秦漢史與古羅馬史。著有《秦漢史論稿》、「秦漢史論著系列」四卷(包括《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地不愛寶:漢代的簡牘》、《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譯著有《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古羅馬的榮光》;合編《居延漢簡補編》、《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目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精選集》。

演講大要:
在傳世文獻中,最直接的記載即是《史記》,在已發現的出土文獻中,直接與秦始皇在傳世文獻中,最直接的記載即是《史記》,在已發現的出土文獻中,直接與秦始皇及秦二世相關的材料即為湖南益陽兔子山出土的〈秦二世詔書〉和北大漢簡中的〈趙正書〉,此外,漢畫像石也有大量關於秦始皇的主題圖像。將三者交叉對比,則可以觀察到很多有趣的發現,這是單一材料所無法提供的歷史側面。
細究漢畫像石中所多次出現的荊軻刺秦主題,並未出現在〈始皇本紀〉中作為重要道具的燕督亢地圖,不僅如此,救下始皇一命的侍医夏无且也從未出現,這似乎暗示著傳世荊軻刺秦故事版本是由夏无且或其親人朋友之口道出。
與〈始皇本紀〉的記載不同,〈趙正書〉中秦二世並非陰謀篡位,而是始皇心中早已確定的繼承人,結合〈秦二世詔書〉中「朕奉遺詔」的語氣及細節來看,雖然司馬遷傳統的歷史解釋並不能被推翻,但依然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漢畫像石中有一系列之前被認為是秦始皇泗水撈鼎的圖像,然而鼎口的龍形圖案卻從未出現在任何與泗水撈鼎相關的記載中,更奇怪的是,這類圖像往往出現在墓葬中。邢教授例舉了公孫卿與漢武帝關於獻鼎與騎龍升天的對話,這應該是圖像傳統結合當時的歷史故事而形成的新的敘事。同理,在以往不得正解的一類橋下伏龍的漢畫像石中,龍的作用以及這究竟代表了哪個故事主題一直引起爭議,在結合多重文獻後,邢教授論證這應該是湮沒在歷史角落中關於交龍在渭水斷橋救人的故事主題。
記錄:段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