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國夢(2022/1/21)

浸大饒宗頤國學院很榮幸將與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展開合作,簽署五年科研合作協議,以加強雙方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從2021年十月至2022年六月,雙方將聯同北京師範大學,北師港浸大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一個主題為「古代新研」的網上講座系列,每月一場。主講者分別來自頂尖科研機構,以融合東西方研究優勢,展開高端、前沿的深度學術討論。歡迎參與國學院與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後的首個系列講座!

本講座系列無須報名。歡迎直接在網上參與:
Zoom會議號碼:938 7710 9210
密碼:hkbujas

浸大本科學生:如需聯通課程出席記錄,請於講座前在SLES網上報名,並於活動開始前以浸大電郵登入Zoom平台以參加講座。

第四場講座:最早的中國夢

日期:2022年1月21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00-8:30(香港時間)
講者:史亞當博士(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副院長)
語言:英語
大要(龐琨記錄):
史亞當(A. C. Schwartz)教授的講座China’s earliest dreams(最早的中國夢)介紹了對甲骨文中商代王室占卜中的夢境的研究。通過分析夢境的主體、對象,以及受夢境影響而採取的行動,並對這些內容進行分類,研究討論了因夢境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對做夢者的影響,並討論了記憶如何鞏固人的「志」,以及「志」對克服絕望的重要性。甲骨文中夢境的對象多種多樣,包括動物、器物、疾病、行為、天氣以及人,而為甲骨文所記載的夢中的人,往往是做夢者認識的人,包括在世的配偶、子女、臣屬,以及已經過世的先公先王。夢境往往使做夢者產生負面的情緒——畏、憂等,他們因此擔心這個夢境會造成某種傷害,進而對現實的決策產生疑慮。而占卜,在這種情況下,就成為了一種「決疑」的手段。講座還分析了傳世和出土文獻中其他對夢境和占夢的記載,並從中總結了占夢的流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