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中國帝國形成期的人口遷徙研究(2022/7/8)

浸大饒宗頤國學院很榮幸將與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展開合作,簽署五年科研合作協議,以加強雙方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從2021年十月至2022年七月,雙方將聯同北京師範大學,北師港浸大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一個主題為「古代新研」的網上講座系列,共九場講座。主講者分別來自頂尖科研機構,以融合東西方研究優勢,展開高端、前沿的深度學術討論。歡迎參與國學院與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後的首個系列講座!

第九場講座:上古中國帝國形成期的人口遷徙研究

日期:2022年7月8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4:00-5:30(香港時間)
講者:馬碩博士(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助理教授)
語言:英語

大要(王雪婷記錄):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助理教授馬碩博士在其題為:「上古中國帝國形成期的人口遷徙研究」(Human migrations in the formation of early Chinese empires)的講座中,利用傳播文本、出土文獻和考古證據來探討早期中華帝國遷移和定居的經濟條件和影響。與其他地方一樣,在早期中國,國家不僅佔領了特定的領土,而且還通過改變景觀、遷移人口和制定領土等級來積極參與空間的生產。就秦朝(公元前 221-207 年)和漢朝(公元前 202-220 年)的中國古代帝國而言,國家激勵的移民和定居是軍事控制、行政合併、經濟集約化、財政擴張和其他指示國家權力空間分佈的過程。
馬碩博士介紹了古代狀態和移動性管理,以一些帝國前時期的案例講到東亞的人類遷徙和早期國家的形成;用證據説明中國早期帝國的建立和移民的管理;同時提到國家組織遷移具有局限性;並進一步提及由狀態引發的遷移,或如何在不破壞狀態的情況下管理遷移。
雖然承認在前現代條件下大規模人群有組織遷移的基本技術限制,但馬碩博士認為帝國人文地理學受其發展的自然和人造環境的指導,因此得到國家支持的遷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更廣泛的人員、貨物和資訊的流動。移民管理是帝國建設的核心。組織、指導或限制移民流動的能力與國家權力是連續的。未能做到這一點是國家崩潰的主要原因之一。

講座錄影,請點擊以下其中一個渠道觀看:浸大圖書館網頁、Youtube直播回放
http://hkbutube.lib.hkbu.edu.hk/st/display.php?bibno=st105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l6XzfA3hg&t=3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