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法律、正義和帝國的比較研究講座系列——早期中國及羅馬帝國的法律與道德(2022/09/29)

饒宗頤國學院很榮幸與美國印地安納州聖母大學歷史系聯合策劃「大分流:法律、正義和帝國的比較研究」(Law, Justice, and Empir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eries)網上講座系列,並獲得聖母大學劉氏亞洲研究學院及國際合作部大力支持。

本講座系列以比較史為重心,旨在打破孤立的史學研究,讓史學家與法律學、政治科學、社會學、哲學等方面專家聚首一堂,加深大家對帝制時期的中華民族與各地文明的比較認識,反思比較研究的理論框架有否調整的空間。

本系列第三場圓桌講座將於9月29日於網上舉行,以「早期中國及羅馬帝國的法律與道德」為主題。白彤東教授將討論法家對儒家以道德為精英政制的基礎的批判。與此同時,Benjamin Straumann教授將探討道德、法律在羅馬政治倫理中的角色。

法治還是德治?重建法家對儒家的批判——白彤東教授

在中國從戰國爭霸轉為中央集權的帝制體系之際,儒家和法家都提出了精英治國的理念。儒家的精英制度崇尚道德,而法家的代表之一,韓非子提出道德不能作為精英的標準。此次報告,白教授會重建法家對儒家崇尚道德的精英制度的批判。在歐洲,早期的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和思想家之間也有類似的爭論,他們的討論是圍繞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和霍布斯(Hobbes)的爭論而展開的。時至今日,部分精英制度的擁護者仍傾向以道德為基礎。因此,重建法家對儒家的批判,對現代社會仍有參考價值。

羅馬憲法秩序的創建——Benjamin Straumann教授

西塞羅認為司法不公直接導致了羅馬帝國的滅亡,針對政治的動盪,他提出了一套司法理論。 西塞羅的理論可歸納為司法倫理,他主張政制的確立,應以法律為基礎,而非以道德為基礎。他崇尚法治,輕視德治,因為他認為法律是有章可循的,而道德卻是難以捉摸的。因此,只有法治才能維持社會穩定,德治不能。

此後,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Loubna El Amine博士將就兩位講者的觀點進行深入討論。

日期: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時間:下午9:30–11:30(香港時間);上午9:30–11:30(東部標準時間)
講者:白彤東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Benjamin Straumann教授(蘇黎世大學歐洲研究委員會歷史教授和紐約大學古典研究教授)
討論嘉賓:Loubna El Amine博士(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
主持:蔡亮博士(巴黎聖母院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語言:英語

歡迎透過以下連結登記參與是次講座:https://notredame.zoom.us/meeting/register/tJwrcOCvqDgvGNFLVcCC1_5l2Yc8KSTpcUhV
登記後,您將收到一封確認電子郵件,其中包含有關加入會議的信息。
本場閱讀書目:https://asia.nd.edu/assets/480080/suggested_readings.pdf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