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院與芝大合辦會議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很高興能與芝加哥大學香港分校合作,於2023年5月3日至5日在芝加哥大學袁天凡、慧敏校園舉辦「中國古代研究的未來展望」研討會。是次會議由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顧立雅伉儷早期中國研究傑出貢獻教授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召集,志在邀請香港、內地及海外的年青學者,嘗試以戰國及秦漢時期的出土文獻,重新詮釋古代中國的文學歷史。

會議報告的文章大部分是出土文獻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中西學術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涉及的角度及領域不一,例如有從歷史觀出發的(如葛覺智的〈再論清華簡《良臣》中的歷史觀〉)、歷史地理學的(如程浩的〈《楚居》《楚史》與楚人早期居地〉)、簡帛學(如裴彥士的〈走近《參不韋》〉)、諸子學(如周博群的〈再論《墨子.小取》篇的辯學理論〉)、學派之爭(如劉剛的〈從《仲尼曰》的一處簡文看「儒道之爭」對儒家經典文本的影響〉)、詩經學(如亞當的〈從安大簡本《詩》證實《孔子詩論》〉)、詩篇的結構、演唱者及文本性質(如李博威的〈淺談《周公之琴舞》的結構、演唱者及文本性質)、心性學的研究(如梁萃珩的〈《心是謂中》與戰國時代的心身論〉)、先秦文本的成書和編纂問題(如楊博的〈由出土簡帛文獻構擬戰國秦漢典籍的編纂〉)、古史傳說的新研(如蔣文的〈伏羲女媧執規矩圖新研〉)、方技術數的考究(如梁靜的〈出土文獻所見二十八宿紀日考〉)等等,乃至一向被視為內容艱深的出土文獻名物研究,都有專題研究,如魯家亮的〈胡家草場漢簡所見漢代祠具〉。可以說,這次會議的內容豐富、題材廣博,讓與會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陳致院長在閉幕辭中衷心感謝夏教授為這些年青人導夫先路,讓他們有機會發布階段性的成果,並誠意邀請他們積極向國學院投稿。芝加哥大學與饒宗頤國學院擁有良好而長久的合作關係,為扶持新一代學人不懈努力。期望今後可以繼續就其他主題合辦不同的會議及講座,以豐富及促進港澳臺以至中西方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