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堂博士畢業生
林怡劭(臺灣)- 博士畢業生
博士論文題目:明清之際「詞史」研究與「新詞史」專題
-
合作注釋並出版《崇一堂日記隨筆》、《天主聖教聖人行實》,收入李奭學、林熙強主編:《晚明天主教翻譯文學箋注》第一卷、第二卷,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14年。
-
2015年6月4日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研討會發表論文,題為〈明清之際詞的傳記性質〉。
-
2016年6月14日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韓國延世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研討會發表論文,題為〈從戴望舒譯詩《淚珠飄落縈心曲》看詞體之形式意味〉。
-
2015年6月26日於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主辦「轉變、接受與認同——清代文化轉型與士人定位」青年學者國際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題為〈清初詞序轉向「言樂」之過程與詮釋策略〉。
-
發表〈清初「歌詠太平」詞論之發展過程與論述策略〉,《清華中文學報》 第16期(2016年12月),頁 169-205。
-
發表 〈 女 性 、 「 八 卦 」 、 文 本 史 : 中 古 文 學 的 新 興 領
-
域——專訪美國漢學家艾朗諾教授〉,《國學新視野》2016年冬季號,頁 23-30。
伍煥堅 (香港) - 博士畢業生
博士論文題目:金文中所見酒禮及相關禮制研究
-
發表論文〈由陸宣公奏議看啖助學派的端本思想〉,《孔孟學報》第91期(2013年9月),頁133–164。
-
發表論文〈宴詩觀容、觀物考——《酒誥》思想在《詩經》中之體現〉,《孔孟月刊》第619–620期(2014年4月),頁20–25。
-
發表論文〈中唐啖助學派與宋代理學家在《春秋》學說上的相通點——以胡安國為中心〉,《淡江中文學報》第 33期(2015 年 12月),頁193–226。
-
發表論文〈「晉侯致天子」《公羊傳》與何休《解詁》異說發微〉,《書目季刊》第49卷第3期 (2015年12月),頁11–19。
-
〈釋召〉,2016 韓國延世大學中文系與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韓國延世大學中文系與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合辦,2016年6月13-14日。
-
發表論文〈「盭龢」詞義補說〉, 載《書目季刊》 第51卷,頁 23-32。
黃蕉風 (中國) - 博士畢業生
博士論文題目:「墨家之謂教」:墨學「宗教性」抉微
-
發表論文〈耶墨並提——吳雷川的耶墨觀〉,《東亞人文》2014年卷,頁149–178。 2014年12月12–13日於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先秦諸子與戰爭倫理」研討會上發論文,題為〈墨家兼愛新詮——新的全球倫理黃金律〉。
-
2015年4月17–20日於華東師範大學主辦的國際新子學研討會上發表論文,題為〈告別路徑依賴,建構大乘墨學〉。
-
2015年11月23日於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主辦「普世價值再思」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題為〈再思中國墨學發展史〉。
-
出版專著《非儒》,悉尼:國際華文出版社,2016年。
-
〈耶墨對話──民國墨學被遮蔽的面向〉, 發表於《「文學藝術與社會」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 2017年6月28日。
-
〈墨雖舊學,其命維新——序顧如《立墨——墨子精義釋詁》〉, 載《語言與文化研究》,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第八卷,頁 255-259。
-
主編,《歸正墨學》(「墨教文叢」第三輯), 香港:四季出版社, 共156頁,2017年4月。
-
主編,《立墨——墨子精義釋詁》(「墨教文叢」第二輯), 悉尼:國際華文出版社, 共662頁,2017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