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致教授獲邀到歐美名校訪學 (2016-2019) - 饒宗頤國學院

普及國學

陳致教授獲邀到歐美名校訪學 (2016-2019)


饒宗頤國學院院長陳致教授主要從事《詩經》、金文、古史及學術史研究,術業精湛,涉獵甚廣。陳教授近年曾應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等多所著名學府之邀,參加多場重要學術會議及講座,分享他對中國文化和經典的真知灼見,與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學生進行學術交流。


哥倫比亞大學

陳致教授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講座計劃的邀請,2016年9月9日為該計劃本學年首個講座揭開序幕,主講的題目為「逍遙與舒遲:從連綿詞的幾種特殊用法看傳世與出土文獻的解讀」。早期中國講座計劃為哥倫比亞大學的長期計劃,通過邀請知名的漢學專家講學,促進不同地區的學術交流,分享最新的考古發現。

哈佛大學

陳致教授亦受邀參加哈佛大學於2016年10月28至29日舉辦的杜甫學術研討會,與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共同講評第一場分組討論「當代視野下的杜甫」。此次會議由安德魯.梅隆基金會、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哈佛燕京學社及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合辦,邀請到超過二十位重要學者發表專題論文,包括杜甫研究專家宇文所安教授(Stephen Owen)、斯坦福大學東亞語言及文化研究系艾朗諾教授(Ronald Egan)等。

牛津大學

同年十一月陳致教授受英國牛津大學的邀請走訪該校王后學院,為其早期文本與文獻文化講座系列主講,題為「周代青銅器及四言詩體的形成」,翌日再於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持了一場有關中國上古青銅器的研究生座談會。陳致教授與兩場活動的聽眾分享了自己在古代青銅器研究上的最新成果,並一一解答了在場師生有關古代物質文明、文字學、語言學和青銅器研究方面的踴躍提問。

愛丁堡大學

2019年4月陳致教授首先到訪愛丁堡大學蘇格蘭孔子學院,為Distinguished Lecture Series系列講座發表題為「中國青銅器銘文和中國早期文化與經典」的演講。他向聽眾展示了新出土的商末周初青銅器銘文,並認為這些文本作為一手來源,對於理解中國早期文化和經典具有重要意義,值得仔細閱讀分析。陳教授還根據最新出土的11世紀青銅器銘文,重新詮釋了儒家經典著作的一些文本,包括《詩經》《尚書》和《禮記》等。

倫敦大學

陳致教授接著應邀到訪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以葛瑞漢紀念講座系列(A. C. Graham Memorial Lecture series)學者身份發表了三場演講。此系列講座自2010年開辦,迄今已邀請10位世界著名的漢學家演講。
陳教授首先講述了他對「中國傳世經典與出土文獻的隱藏連綿詞」的研究。陳教授舉例說明了連綿詞如何隱藏在傳世經典與出土文獻中,並分析了連綿詞在經典文獻、青銅器銘文以及簡帛文獻中的用法。這些分析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新出土的文獻,也可以為從前被誤讀的經典文獻提供新的解讀思路。

陳致教授還與聽眾分享了對「青銅銘文和《周頌》的四言詩」的研究。他認為《詩經》和西周青銅銘文中四言詩這種詩歌形式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中期,意味著《詩經》中《雅》和《頌》部分的韻詩不會早於這個時期形成。他還提出,四言詩應該起源自與儀式性活動相關的貴族宮廷雅樂,而不是普遍認為的即興創作的民歌。


(最後三段節錄自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網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