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亞當博士訪學遊蹤 (2019) - 饒宗頤國學院

普及國學

史亞當博士訪學遊蹤 (2019)

饒宗頤國學院副院長史亞當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早期文明研究,特別是甲骨文、金文和簡帛文獻的研究。史博士在過去一年參加世界各地多場重要學術會議及講座,與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學生進行學術交流。

英國牛津:「Happiness in Henan, Circa 1200 BC: A Study of the Divination Coda kan 侃 in the Huayuanzhuang East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2019/5)
史亞當博士獲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邀請發表有關商史的演講。牛津大學中國中心成立於2008 年5 月,匯集了該校中國問題專家學者,從語言文化 、思想藝術、歷史地理、政治法規、人文環境、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全方位研究中國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是英國及歐洲最大規模的中國研究中心。
史亞當博士在演講中指出在花園莊東地甲骨出土以前,我們不太知道何事何物能夠令商朝人感到快樂,即使是位高權重的商王,能夠令他們快樂記載亦甚少,如王子出世、狩獵成功和戰爭獲勝等。然而,關於更多引起商王快樂的具體信息以及引起商王以外的他人快樂之緣由,我們一直知之甚少。花園莊東地甲骨文獻中頻繁出現的「侃」作為一個獨立使用的命辭句尾詞,以及「侃」與「若」二字連用的語法程式,為我們理解中國歷史初期人們的情感與快樂提供了豐富的原始材料。

湖南長沙:「中國思想的物質性」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9/9)
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與英國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寫本與文本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思想的物質性」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湖南嶽麓書院舉行。此研討會重點討論三方面主題,分別是:「文本生產與文本呈現的物質性」、「藏書與文集的物質性」及「書齋與檔案館的物質性」。史亞當博士發表題為「The Materiality of Knowledge in China’s First “Certified” Genealogy」,通過呈現記載商代家譜的一片甲骨文,探索由口述史至文字書寫在物質史層面的演變。


(左起)史亞當博士、挪威奧斯陸大學何莫邪教授、牛津大學皇后學院麥笛教授

河南安陽:「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19/10)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於2019年10月18–20日假座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召開。來自海內外的二百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回顧甲骨文發現歷程,並就甲骨文字考釋、甲骨文與殷商史研究、甲骨學研究等進行學術研討。史博士發表題為「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中『侃』的占卜用途及其所表達的主觀感受」的演講,探討中國歷史初期人們的情感,與引起他們快樂之緣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