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通歐亞,再鑄輝煌 ——「早期歐亞文明交集研究」講座系列
講座1:絲綢之路之前
2023/9/15 │ 16:00–17:30
夏含夷教授
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顧立雅伉儷早期中國研究傑出貢獻教授
- 摘要:早在張騫(前114年卒)著名的中亞之行之前,人們就已經頻繁穿梭往來於整個歐亞大陸了。中國的絲綢曾被發現編織在一具埃及女性木乃伊的衣物中,其時代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另一方面,有證據表明,中國在同一時期已持有埃及的莎草紙。歐亞大陸上其他交流的例子包括從公元前1200年前以至戰國中期金字塔下墓葬中的馬車,甚至秦始皇(前210年卒)陵墓附近的兵俑。本講中,我將對這幾類歐亞文物進行比較研究,叩其兩端,探討它們如何塑造絲綢之路。
- 語言:英語
- 講座大要(關靖琳 記錄)
夏含夷教授在題為「絲綢之路之前」的講座中,藉助考古資料,為我們介紹了秦代及以前歐亞文明交流的情況。
夏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對幾類歐亞文物的比較研究。他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東西文明交流三則〉一文中提到了三種文物,古埃及一具女性木乃伊身上的中國絲綢,中國高家堡西周早期墓葬出土的古埃及紙草紙,還有中國西周早期雕刻的白種人頭像。前二者說明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中國和古埃及就已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來往,最後者證明周人對白種人的認識已相當深刻。夏教授還做過〈中國馬車的起源及其歷史意義〉的研究,通過對比中國安陽出土的馬車和中亞的出土實物及巖畫馬車,發現二者的工藝如出一轍,而中亞馬車比中國馬車早至少三百年,因此證明馬車是在公元前1200年前後從亞洲西北傳入中國的。夏教授的論文發表至今已超過三十年,中國考古學界也已廣泛接受馬車西來的說法。
隨後,夏教授還介紹了其他優秀學者對歐亞早期文明交流的研究。例如,Victor H. Mair和J.P. Mallory對新疆塔里木木乃伊的考察,探究了當地史前民族的真實面貌。Richard Barnhart對比戰國中山王墓與古希臘摩索拉斯王陵墓,認為二者結構相似,後者的建築風格可能經由中亞的通道傳入中國,並影響前者的建成。倪克魯(Luka Nickel)比較了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和古希臘的雕像,包括戰車車夫的動作、士兵的頭顱、人物的體態等,都發現某種程度上的相似,可見西方雕塑對中國的影響。
從這些公元前1000年前後的東西方文物資料中,可以證明早在漢代絲綢之路形成之前,整個歐亞大陸之間的穿梭往來就已經十分頻繁密切了,中國與西方文明之間的交流和聯結可謂源遠流長。
- 講座回顧
HKBUTube
Bilibili
此系列講座由歐亞基金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