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cademy invited two key archaeologists, namely Prof. Tang Jigen (Chair Professor, Social Science Center,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r. Zhichun Ji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to kick off the inaugural Archaeology Seminar Series, our new initiative to make the latest archaeological methods and findings accessible to students, scholars and the public alike. Profs. Tang and Jing delivered talks on “Ancient China unearthed: the Discovery and subsequent study of the major sites of the Shang” and “Understanding Shang civilization: Population, Technology, Art, Religion and Urbanism” respectively, often sprinkled with anecdotes from their years of field experience. We will include a dialogue session in future seminars to generates more intellectual sparks between established archaeologists.
Ancient China Unearthed: the Discovery and Subsequent Study of the Major Sites of the Shang Dynasty (Prof. Tang Jigen)
通常而言,傳統歷史學及考古學中所明確認知的商王朝從公元前十六世紀延續至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這一切從二十世紀初發現的安陽殷墟小屯為基點,因為發現有「大邑商」字樣的遺物,可以被明確確定為商代晚期遺址。隨著鄭州商城及偃師二里頭的發掘,根據其遺存的年代序列,相應地被劃入中商、早商時段內。
現今我們所熟識的商朝年代構成來自於鄒衡的重新整理,他首先根據年代對應、地望、社會發展階段、商湯伐桀路線等,提出把二里頭排除出商代,應歸入夏文化,鄭州商城及偃師商城屬於早商區間。在這個年代體系中,早晚兩段之間卻屬於空白,唐老師提出「中商」,並在此指導下找到洹北商城,根據小棍夯技術、商人傳統的北方角度、陶片與甲骨年代序列、碳十四測年、遺址建築上的遺物斷代、祭祀坑的遺物年代等,明確其中商的時間段,上承鄭州及偃師,下接安陽。洹北所出的圜底盆、圓肩大口尊一併可補充匡正安陽出土遺物的斷代。
Understanding Shang Civilization - Population, Technology, Art, Religion and Urbanism (Prof. Zhichun Jing)
狹義的歷史學與考古學的注意力與興趣並不完全一致。在人類學之下的考古學體系中,城市考古學也是一個獨立分支。從廢墟遺跡中如何展開對其作為當時人類社會生活環境的研究是其重點之一,洹北商城的四合院結構令人驚詫,除此之外還發現了當時的道路、溝渠、手工業作坊、陶窯等,這都對研究城市聚落的空間佈局及功能提供了重要參考。
科技手段早已應用於考古之中,同位素研究與人口構成,同位素在人出生後沉澱在牙釉中,其比值固定後一生和死後都不會再發生任何變化,因此同位素比值可以提供人出生地的資訊。根據對殷墟人骨的分析,可以得出殷墟人口主體來自於西北的有趣結論。
器物生產、製作即是技術過程也是社會過程。技術風格涉及到器物生產、使用過程中技術或功能相似的不同選擇(技術選擇)。這些技術選擇可以是使用材料的類別、使用的具體工具和技術、生產階段的組織方式、工匠組成和組織方式、器物具體使用的方式、及其社會和文化場景(以及器物埋葬、流傳至今過程中的各種變化)。其中,器物的礦物學、化學、顯微結構研究,器物製作技術的宏觀、顯微觀察是現今較前沿的研究方向。
關於器物的研究可以延伸至身體、禮儀、信仰的層面,荊老師所列舉的一個例子來自於商代常見的跪姿人俑,然而對於商代遺址中人骨的分析,跪距面高達93%,說明當時的此類跪姿器物直接反映了當時人的生活習慣甚至禮儀。
Recorded by Duan 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