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浸大創意研究院傑出訪問學人– 倪豪士教授

國學院成功邀請到威斯康大學麥迪遜分校榮休講座教授倪豪士教授,擔任浸大創意研究院傑出訪問學人,於2023年10月來港訪問兩周開展兩場講座。

講座一:《論語》教學心得
2023/10/5│16:00 – 17:30
本次講座將探討《論語》中特定章節在法語、德語和英語中的主要翻譯,旨在通過傳統和現代中西學術視角,指出這些段落的難點和另類解釋。
語言:英語
講座大要 (張子璇 記錄)
倪豪士教授題爲《論語教學心得》(Notes on Having Taught the Lunyu)的講座,以德國學者葉翰(Hans van Ess)的德譯本及James Legge(Confucian Analects)的英譯本論語作為文獻來源,並廣汎參考鄭玄《論語鄭氏注》、皇侃《論語義疏》、韓愈《論語筆解》、邢昺《論語注疏》、朱熹《論語集注》、劉寶楠《論語正義》、楊伯峻《論語譯注》、錢穆《論語新解》、阮元《論語校勘記》等古今論語注本及研究著作,向我們分享了自己在教學與研讀《論語》中的寶貴心得。
本講座主要分爲兩個部分。一是對「論語」二字意義及論語編纂的探討:一般來説,「論」有辯論的意思,「語」則有語錄、對話、討論的意思,或兼有三者之義,緊接著倪教授列擧了Arthur Waley、Burton Watson、Michael Nylan、Michael Hunter and Martin Kern等衆多學者對「論語」二字的翻譯。其中比較有趣的觀點是:Hans van Ess認爲論即是「綸」,本身即有組裝話語 (Gesammelte Sprüche) 的涵義在,Edward Slingerland則認爲論語是「有序的語錄」,但van Ess則是第一個提出《論語》是按主題和時間順序組成的文本。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論語》的編纂問題十分複雜,甚至有語句在不同篇目重出的現象,劉寶楠認爲這是由於《論語》「各自成篇,不出於一人之手」所導致的。Christoph Harbsmeier也在Confucius Ridens: Humor in the Analects一文中分析了《論語》編纂的複雜性及造成該現象的可能成因。
第二部分則是對《論語》中具體篇目選段的分析。在這一部分中,倪豪士教授分別選取了〈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段(5.7),〈為政〉「為政以德」(2.1)段、「孟懿子問孝」段(2.5)及「孟武伯問孝」段(2.6),〈子罕》〉「子罕言利,與命,與仁」(9.1)段等名篇名段進行了頗具問題意識的研讀。其中也包括關於《論語》與《史記·孔子世家》關係的討論,在問答環節,倪豪士教授與嶺南大學顧一心助理教授對此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講座回顧
HKBUTube
Bilibili

講座二:感性的孔子和小人樊遲【已更新】
2023/10/13│16:00 – 17:30
語言:英語
講座大要 (關靖琳 記錄)
本次講座中,倪豪士教授帶領我們閱讀了《論語》13.4條與相關內容,探討了孔子對「小人」的理解、對「稼」的態度、對樊遲的態度等問題。
《論語》13.4樊遲請學稼,被孔子評價為 「小人」,Edward Slingerland譯為「a common fellow」,似乎是中性的。但在《論語》7.37中「小人長戚戚」的「小人」, Legge譯為“the mean man”,Slingerland譯為“a petty man”,明顯帶有貶義。劉寶楠認為「小人」指的是「農民」(farmer),正與《論語》13.4孔子對樊遲的評價相互呼應。可見在孔子心中,耕作之事不如「禮」「義」「信」,不足為學,學之而為「小人」。
然而,孔子對「稼」的態度是反覆不定的。《論語》14.5條中孔子對「禹稷躬稼」的評價是「君子哉若人」,《孔子家語》中孔子認為「耕難,耕焉可息哉」,對「稼」都持較正面的態度。不過,在禮治思想下,孔子強調「君子謀道不謀食」 ,君子應該追求的是比「稼」更重要的「道」(《論語》15.32)。倪教授認為,這大概最能證明《論語》13.4條中,孔子評價樊遲為「小人」是一種強烈的批評,是不滿他捨本逐末的求學方向。
再看孔子對樊遲的態度,也是反覆變化的。《論語》2.5、12.22等條目中,孔子對樊遲都耐心教導。另一方面,6.22條樊遲問仁,孔子答「仁者先難而後獲」,似乎是知道了樊遲學稼謀生的意向,從而提醒他不應過多關注回報;13.10條借夷狄之「恭」「敬」「忠」反諷樊遲形而下的農耕追求。最嚴厲的批評就是13.4條,孔子在樊遲離開後直呼其為「小人」。倪教授推測,或許孔子是看穿了樊遲無心向學,只為學習謀生的技能,而對他感到失望,才有了這樣的情感變化。
最後,倪教授總結道:孔子對樊遲問題有不同見解,態度變化無常,出現了無法統一的孔子形象,大概反映了《論語》在編纂過程中的拼合痕跡。
講座回顧
HKBUTube
Bilibili

倪豪士教授同時也將開展兩場研究生工作坊!詳情如下:

翻譯司馬遷筆下的陳涉 (工作坊不設網上直播
工作坊1: 2023/10/6 │16:00 – 17:30
工作坊2: 2023/10/12│10:30 – 12:0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逸夫行政樓7樓702會議室)
內容:在兩次工作坊中,參加者將一起學習如何利用現代和傳統的《史記》注釋和翻譯及相關資料來翻譯和注釋司馬遷的〈陳涉世家〉。第一次工作坊是探索性的,介紹涉及的材料和方法。第二次工作坊中,參加者需摘錄〈陳涉世家〉原文並自行翻譯。
語言:英語
對象:研究生
工作坊名額有限,報名從速https://forms.office.com/r/RfsyANCJmc

倪豪士(1943年出生)婚後育有兩個子女和三個孫子。他在印第安那大學和波恩大學主修中國文學,並於1973年在柳無忌教授的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同年,倪豪士成為威斯康辛大學的東亞文學助理教授。自1995年起,他擔任該校的哈爾斯—巴斯坎中國文學講座教授(2020年榮休)。他還在中國、臺灣、日本、新加坡和德國任教以及獲得研究資助。他的著作包括《印第安那傳統中國文學指南》(兩冊)、《史記》的九冊英譯(1994年至2016年),以及對皮日休和柳宗元的研究和《唐代文人傳記詞典》(2022年),此外還有100多篇論文和評論文章。倪豪士是《中國文學:論文、文章、評論》(CLEAR)的創刊主編,並擔任該雜志的聯合主編直至2013年。他曾獲得美國學術團體協會、國家人文基金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基金會、傅爾布萊特計畫、德國研究基金會、中美學術交流委員會、慕尼黑大學高級研究中心和德國洪堡基金會的資助。2003年,他獲德國洪堡基金會頒發終身成就研究獎(Forschungspreis)。

浸大創意研究院傑出訪問學人計劃由孔憲紹慈善基金贊助。
~~~
浸大本科學生:如需聯通課程出席記錄,(1)活動開始時以浸大電郵登入Zoom平台,且與會名稱需改為學生證號碼+姓名;及(2)講座結束後的三個工作日內,填寫並提交「聯通課程-意見調查表」。
注:CCL聯通課程標準為1.5時長。學生需滿足此出席要求,才能更新記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