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風在 十年薪火傳」講座系列

2023年是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成立十週年,亦是饒公逝世五週年之期,為緬懷這位學術巨匠的卓犖超倫,國學院特別企劃舉辦6場「一代宗風在,十年薪火傳」公開講座。講座分為兩部分進行,上部分「一代宗風在」講座系列,旨在讓公眾加深認識饒宗頤教授對國學、漢學及其他藝術相關領域的拓土開疆與卓越貢獻之功,並整理發佈其相關專著、研究及後學的饒學成果。下半部分「十年薪火傳」講座系列,則會邀請選堂博士畢業生或曾在國學院任職的研究人員,展示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彰顯學人們承先啟後、薪火相傳的意義。饒公的學術智慧之火也在這樣的傳承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以下是國學院已主辧的「一代宗風在」三場專題講座。

饒宗頤教授與香港的學術淵源 2023/5/10
鄭會欣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暨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教授(兼任)

鄭教授追憶起1990年初出茅廬且出身歷史專業的他,從未想到自己能夠通過面試擔任饒教授的學術助手,得以親近這位學術巨擘。很多人誤以為饒公是1949年因續編《潮州誌》之緣首次赴港,而鄭教授卻從饒公口中得知其與香港的最初結緣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兩年後。彼時饒公被當時因戰爭遷往雲南的中山大學聘為研究員,應聘途中他取道香港,卻因途中染疾而滯留於此。

1949年饒公再次赴港,戰禍頻仍,他聽取方繼仁先生的意見留在了香港。正是由於方先生的遠見卓識,為香港留下了一代宗匠,方先生可謂饒公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另一位對饒公影響深遠的人物非林仰山教授莫屬。1952年,饒公受林教授之聘,成為香港大學中文系專任講師,這是他學術生涯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此後,饒公不僅得到校方資助,前往世界各國參加學術會議、擔任訪問學者等;他還在林教授支持下獲得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資助,集多年的心血和資料撰成《殷代貞卜人物通考》一書出版發行,由此奠定了他在甲骨文研究界的領軍地位。

最後,鄭教授以史學眼光總結香港得天獨厚的文化條件為饒公卓越的學術成就提供了生發的沃土,而饒公晚年亦不遺餘力地培養後學、回饋社會,體現了饒公胸懷天下、力行仁德的高尚道義。饒公的學術熱忱和不懈精神,同樣也感染並激勵著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饒宗頤先生與馬王堆帛書研究 2023/6/28
陳松長教授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本次講座中,陳松長教授回憶了與饒公交往的珍貴片段,從五方面介紹了饒宗頤先生對馬王堆帛書的獨到見解。其一,饒公對帛書《周易》中「太恆」的考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他指出帛書中的「太恆」與今本「太極」實為同義互用,「恆」的用字習慣體現了其在楚學中的特殊地位。這與裘錫圭先生的看法相互呼應。其二饒公對帛書《刑德》九宮圖中神名的考釋更是精妙,如他提出「湍王」應為「顓頊」,「聶氏」即當「攝提」等論證,都得到了學界的高度認可,展現了他的廣博學識和敏銳洞察。

其三,饒公從帛書《天一圖》出發,詳細討論了「天一」與「太一」的異同,以及他們地位的變化。這為數術類文獻的解讀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屬於饒公獨樹一幟的研究。其四,饒公將帛書《太一將行圖》與《楚辭·遠遊》合證,融會歷史、文學、繪畫等諸多領域,可見他在傳世與出土文獻對讀與合證上的深厚功力。其五是饒公認為,從馬王堆帛書《老子》《周易》等的書體可以看出,漢隸體在當時已然成熟。他更是斷言應將簡帛學與碑學、帖學並立,以成三足鼎立之局。

最後最後陳松長教授總結饒公對馬王堆帛書的研究有三個高度關注的側重點,分別是經典典籍、數術文獻,以及圖像和書法。陳教授萬分感歎,饒公之學力厚集百家之長,更是開啟了不同學科領域獨樹一幟的學術視野,給學人以諸多啟迪而嘉惠學林。

講座回顧:HKBUTubeBilibili

饒宗頤與香港考古 2023/7/28
鄧聰教授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

本講座邀請了香港著名考古學家鄧聰教授,為我們介紹饒宗頤教授對香港考古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重現了香港7000年悠久的古文化輝煌。

鄧教授首先回顧了在香港中文大學求學與工作期間與饒公的交往,直言饒公是他的恩師。隨後,鄧教授依次論述了饒公對香港考古學界的三大貢獻,分別是李鄭屋磚屋墓年代的考證,宋官富場及咸淳嚴益璋摩崖石刻的考證,以及夏商牙璋研究與古史辨的重大突破。前兩項反映了饒公對漢、宋考古的精闢見解。饒公通過對李鄭屋磚屋墓中文字、銅器等詳細考證,證明此墓為東漢墓,與同時期珠三角洲一帶的漢墓有極深的聯繫。宋咸淳嚴益璋石刻的發現,為饒公分析宋末帝國與九龍歷史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材料,這些研究至今影響深遠。最後一項內容源於饒公對南丫島大灣牙璋的研究。鄧教授講述了他參與1990年大灣遺址挖掘的親見親聞,為我們描繪了考古現場的驚心動魄。在大灣牙璋發現後,饒公主導推進了相關國際學術會議的開展,並發表了主題演講《牙璋與古史地域擴張》。這也勾起了饒公早年因與顧頡剛先生的學術分歧而棄編《古史辨》的回憶,香港、越南等地商代牙璋的出土證明,也證實了饒公「古史地域擴張」的學術觀點。

饒公在敬重師長,繼承先賢學術精神的同時,仍能保持獨立思考,不盲目追隨,著實值得我們學習。此外,饒公對田野考古的重視是香港學者中少有的,他強調只有依託考古發現方能看見地下的中國,再構古史重建的新方向。

講座回顧:HKB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