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建軍教授:冶金術在中國的早期發展及其與歐亞草原的聯繫

匯通歐亞,再鑄輝煌 ——「早期歐亞文明交集研究」講座系列

講座3:冶金術在中國的早期發展及其與歐亞草原的聯繫
2023/9/29 │ 10:30–12:00
梅建軍教授
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所長,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 摘要:冶金術在中國是獨立起源還是自外部傳入?這一問題一直為中國考古和冶金史學者高度關注,自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到現在,相關的學術爭議此起彼伏,難有定論。近年來的考古發現為冶金術在中國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提供了新的證據,也為我們考察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依據考古新發現,本報告擬對冶金術在中國的起源和早期發展這一學術問題進行系統地考察和分析,認為有更多的考古證據支持冶金術自歐亞草原傳入中國的見解。
本報告包括如下三個部分:(1)冶金術在舊大陸的發生及其在歐亞草原地帶的傳播;(2)中國西北地区出土的早期銅器及冶鑄遺存;(3)中國早期冶金術的發展及其與歐亞草原文化的聯繫。本報告認為,在西元前第三千紀,金屬製品從歐亞草原地帶傳入中國西北地方,而冶金技術也隨之傳入,並在西元前第二千紀初前後開啟其本土化的進程;其後,冶金術繼續向東傳播,進入中國北方和中原地區;本土化的進程也得以加速展開,尤其是受本土禮制文化的刺激和影響,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組合陶範鑄造技術,一舉奠定了中國商周時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
- 言:普通話
講座大要 (張子璇 記錄)
梅建軍教授題為「冶金術在中國的早期發展及其與歐亞草原的聯繫」的講座在論據上旁徵博引,在論證上細緻入微,用「冶金術」串聯起了歐亞文明各自的魅力,該講座主要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介紹與探討冶金術在舊大陸的發生及其在歐亞草原地帶的傳播。首先,梅教授向我們介紹了「冶金術起源是單一中心還是多個中心的」這一經典學術問題,持單一中心說的學者主要有戈登·柴爾德、沃泰姆等,持多中心說的有科林·倫福儒等。緊接著梅教授又談到冶金術的發生究竟是技術追求還是審美需求這一問題。隨後,梅教授介紹了冶煉起源的綜合理論及其反駁。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近年東歐西元前五千紀中葉錫青銅的發現,為西亞中心說帶來了挑戰。同時,冶金術在歐亞草原地帶的興起與傳播,也是學界關注的熱點。
第二,探討中國西北地方出土的早期銅器及冶鑄遺存。梅教授概括了西北地方的早期銅器具有發現數量多、分佈廣、類型豐富、材質多樣等特點,其中涉及的考古學文化主要包括馬廠、齊家、西壩和天山北路等。需要强調的是,科學分析已表明西城驛遺址存在煉銅生產,火石梁和缸缸窪遺址也有煉銅的跡象,尤其是鑄範的發現則表明了當地能夠製作器物。河西走廊地區已經形成了早期冶金中心這一事實表明了冶金術的本土化進程已經完成,同時,本土化也為冶金術得以落地生根並繼續發展、向東傳播奠定了基礎。
第三,研究中國早期冶金術的發展及其與歐亞草原文化的聯繫。目前學界有中國青銅器西來說、冶金術本土起源論等學説,梅教授進一步指出,現有的考古證據更多支持冶金術自歐亞草原(西北方)傳入中國的學術假説,中國西北地方可以説是在這一傳播過程中起到了管道式的關鍵作用。同時,冶金術也在中國北方與中原地區興起,這則與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互動密切相關。
最後在問答環節,夏含夷教授提出「四川三星堆的冶金技術是否與中國西北的冶金技術有關」這一問題,梅教授指出過去的考古學者過多地關注長江流域冶金技術與三星堆的關係,但其實西北地區冶金技術與三星堆的關係也很值得被關注與思考。
- 講座回顧
HKBUTube
Bilibili 

此系列講座由歐亞基金會贊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