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國學院漢學譯叢 - 饒宗頤國學院

饒宗頤國學院漢學譯叢

近年來海外漢學研究成果日趨豐富,中外學者間迫切需要更多的對話和交流。饒宗頤國學院策劃出版漢學譯叢系列,以收錄並翻譯海外著名漢學家或學術新銳的著述,希望能打造出一套精品學術叢書,惠澤中國學者。

第一種:〔英〕魯惟一 著,戚軒銘、王珏、陳顥哲 譯:《董仲舒:「儒家」遺產與〈春秋繁露〉》

該書為英國著名漢學家魯惟一教授近年又一力著。董仲舒歷來被視為漢代大儒,曾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議而為漢武帝採納,令儒學成為中國帝制時期的正統思想。然而,魯惟一教授不循舊說、獨標新義,他通過詳考董仲舒的生平、名聲及相傳為其所著的《春秋繁露》後,指出董仲舒的影響或為後世史家過譽。其說新人耳目,可成一家之言。

第二種:〔英〕麥笛 著,劉倩 譯:《竹上之思——早期中國的文本及其意義生成》

本書為牛津大學學者麥笛(Dirk Meyer)2011年出版之專著 Philosophy on Bamboo: Text and the Production of Meaning in Early China 之中譯本。中國早期思想研究向來只將文本視為思想觀點的載體,不曾把文本本身視為具意義的研究對象。這種思路不僅將古代中國思想世界呈現得過於理想化,亦在文本傳統和哲學傳統之間強加了人為的界限。本論著率先將文本視為文化現象,展示了戰國時代文本的物質條件與寫本文化、書寫、思想之間的互動。本書通過細讀郭店楚簡中的哲學文獻,分析其意義生成的關鍵策略,闡明不同群體如何以文本達成哲學目的。作者麥笛對中國早期的哲學思想、其文本載體,以及意義生成三者之間的關聯提出了新見解。


第三種:〔美〕倪德衞著,程羽黑譯:《天文、斷代與歷史:倪德衞早期中國自選集》

這部選集《天文、斷代與歷史:倪德衞早期中國自選集》為國學院《漢學叢書》The Nivison Annals: Selected Works of David S. Nivison on Early Chinese Chronology, Astronomy, and Historiography 之中譯本。此書以時間為順序,收錄了倪德衞教授自1983年以來的24篇文章,內容涵蓋了天文、曆法、甲骨卜辭、古代歷史文獻等方面;而所有天文的、甲骨的、歷史文獻的研究,都是為年代學服務的。倪德衞在年代學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就是用考古天文學的方法重構了周朝建立的時間——同時也就意味著他重構了整個西周的紀年,而前者其實是後者的結果。倪德衞教授十分重視古代史料,並將這些史料放在同一標尺之下進行衡量,這正符合他的研究理念,即從分析哲學的方法入手,對所有論據從整體上做出最佳的解釋和推理。透過這部自選集,讀者可以看到倪德衞教授是如何從細節出發,對史料抽絲剝繭,並最終撬動歷史的「定論」。

該選集的最後一篇〈我的發現和錯誤〉,原文寫定於2014年9月5日,距倪德衞教授離世不過數周。倪德衞教授終其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學術研究,正如他這篇文章的結尾處說:「你犯下的每一個錯誤,在修正它們後,都會引領你走向新的發現。」

第四種:〔美〕艾爾曼著,劉倩譯:《晚期中華帝國的科舉與選士》

先後執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普林斯頓大學的艾爾曼教授(Benjamin A. Elman)是當代歐美漢學研究界久負盛名的學者之一。Civil examinations and meritocracy in late Imperial China(《晚期中華帝國的科舉與選士》)一書是艾爾曼教授於2013年出版的專著,其以宏大的文化視角架構起明清兩代科舉制度顯著特點的理論敘事體系。

科舉制度是構建起晚期中華帝國整個龐大社會政治體系正常運轉結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朝廷與士人之間最為密切交互的場域之一,該書對該時期科舉制度的系統考察得以幫助我們自其文化內核觀照到是時政治、文化、經濟等多領域引申出來的興衰嬗變,對於進一步研究中國制度史乃至世界歷史都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第五種:〔美〕白一平、〔法〕沙加爾著,來國龍、鄭偉、王弘治譯:《上古漢語新構擬》

《上古漢語新構擬》是饒宗頤國學院「漢學譯叢」系列叢書中的一種,於2022年10月出版。本書原版為白一平(William H. Baxter)教授和沙加爾(Laurent Sagart)教授合著的 Old Chinese: A New Reconstruction一書,是一部專門研究漢語上古音的學術巨著。兩位學者多年來深耕於漢語音韻學的研究工作,成績斐然,本書甫一出版,便榮獲 2016 年度美國語言學會(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的「布龍菲爾德圖書獎」(Leonard Bloomfield Book Award)。中文版由來國龍、鄭偉、王弘治三位學者合作翻譯。國學院此次出版本書繁體字版中譯本,希望有助於進一步推進中西漢語古音學界研究學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學術探討。

第六種:〔美〕王安國著,黃冠雲譯:《王安國漢學論文集》

《王安國漢學論文集》為王安國教授自1976年以來所撰主要論文結集,全書分為五大主題:《詩經》與古代文學中的「慾望」、先秦思想、宗教與神話、文獻研究、秦代考古與歷史。此外,書末還收錄了黃冠雲教授與王安國教授於2018年進行的一次訪談,以及王教授的完整著作目錄。是次中譯本論文的結集,將便利華語學者暸解王安國教授關於出土文獻與傳世文本對讀的治學進路。例如,本書首章關於《詩經》與古代文學中「慾望」的論述,王教授以出土文獻《五行》與《詩經.周南.關雎》、《邶風.燕燕》等諸篇文本進行對讀分析,揭示出《五行》在解讀《詩經》篇章上有別於傳統注釋的觀點,為後來的研究學人提供了另類詮釋的途徑。本書由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台灣中心黃冠雲教授主持翻譯,其研究專長為出土文獻與經學,是王安國教授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高足。


Top